武漢新順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,電話:于經(jīng)理 18171099518
1.建橋歷史
如果說城市是有生命的,那么運河和橋梁便是它的經(jīng)脈。橋即是路,路即是橋。一橋連兩岸,兩區(qū)貫東西。自從有了橋,河東河西,你來我往,走街串巷方便了,人間的親情自然也多了起來。
不難考證,在這些橋梁中,解放橋是滄州城內運河上的第一座橋。當初日軍建的是木橋,曾用“朝日橋”“軍橋”之名,解放后改稱解放橋。
?、诓屎鐦?/span>
這張拍攝于解放橋橋頭的黑白照片(圖⑤),是1962年修繕木橋完工時建設者的合影,充滿了年代感、生活感和親切感。木橋曾與運河相依、徹夜相伴,成為運河文明的一種標注,也化為運河文化的一種回憶。
九河路橋的夜景流光溢彩,絢爛奪目。這座運河橋雖建得最晚,卻朝氣蓬勃、華美異常,成為運河上的新風景、獅城的新地標,向世人彰顯著一種力量之美、振奮之美。
如今,橋連橋、橋并橋,運河上的橋越來越多、越來越寬,見證著獅城美麗的蛻變。
③新華橋
2.老橋記憶
大運河,溝通了南北,卻阻斷了東西。古代,運河兩岸的人們常常隔水相望,而歷朝歷代也常以運河為界建立轄區(qū)。這一狀況至今仍存在于吳橋、東光等地。
今天的解放橋一帶,沒橋時,河東稱江岔子,河西稱菜市口。有了橋后,民間多稱解放橋為菜市口橋。后來有了新華橋,老百姓的嘴邊上,解放橋又多了一個名字:老橋(稱新華橋為新橋)。
年過古稀的陳家興老人,曾在今解放橋東偏北200多米的錢鋪街上居住過多年,那里當年曾是一條商業(yè)街。在老人的記憶里,這一帶尤其是今南湖運河拐彎處,特別容易發(fā)大水,幾乎每年都發(fā)生一兩次水災。
因河相隔,兩岸的居民交往很少。而有了橋后,好多人也因為對岸沒有親朋好友而難得過一次橋。
橋因河而建,人因橋而旺。橋頭自古就是人們招攬生意、做小買賣的地方。幾年前,新華橋西岸的菜市場就曾人氣極旺。
如今,運河橋兩側多建成了秀美的景觀帶,成為人們休閑健身的場所。
?、芫藕訕?/span>
?、堇辖夥艠?/span>
3.軍橋之戰(zhàn)
在戰(zhàn)爭年代解放橋主要用于軍需運輸,所以也叫做軍橋。
運河橋是連通兩岸的咽喉要道,更是兵家必爭之地。這也注定了解放滄州時軍橋之戰(zhàn)的激烈。
颯颯秋風透樹林,
燕山趙野陣云深。
河旁堡壘隨波涌,
塞上烽煙遍地陰。
國賊難逃千載罵,
義師能奮萬人心。
滄州戰(zhàn)罷歸來晚,
閑眺滹沱聽暮砧。
新華橋北、運河西岸的勝利公園里,朱德司令員題寫的這首《冀中戰(zhàn)況》把時間拉回到1947年6月,而公園中一尊尊雕像將戰(zhàn)士沖鋒、萬眾支援的姿態(tài)永遠定格在今人的眼中……
解放滄州,在這場戰(zhàn)斗中,軍橋是通向滄州城的唯一通道。當年,解放軍正是率先沖過軍橋,順江岔子而下,一路打通沿路街道、胡同,沖至南城門下而最終解放滄州的。
?、耷鄿鎽?zhàn)役中戰(zhàn)士們沖過木橋
今天的正泰茶莊就是當年國民黨的臨時指揮所,未拆建前,墻體上留有多處彈孔,那是歷史的見證。而這張戰(zhàn)士們沖過木橋的照片(圖⑥)是保留下來的為數(shù)不多的寶貴影像資料之一。
《青滄戰(zhàn)役》一書真實記錄了軍橋之戰(zhàn)中指戰(zhàn)員們的智慧與勇敢。他們視死如歸,誓奪軍橋、解放滄州的壯舉豪氣沖天,令人熱血沸騰。在滄州軍分區(qū)退休干部孫福軍眼中,軍橋一戰(zhàn),烈士們的鮮血和運河之水一起融入了滄州大地,化為了滄州人的精神內涵之一,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建設滄州而奮斗。
運河和橋交匯融合之后,鋼筋水泥的深處便迸發(fā)出一種深深的情感,傳遞著一種炙熱的溫度,散發(fā)出一種獨有的氣質:水橋相濟、人城合一、包容共進。
雖然,滄州城區(qū)的運河橋沒有獻縣單橋那么富有傳奇色彩,也沒有杜林石橋那么歷史悠久,可是在短短幾十年里,海河路橋、九河路橋、黃河路橋、解放橋、彩虹橋、新華橋、永濟路橋、渤海路橋……一座座運河橋飛架于運河之上,不僅把運河區(qū)和新華區(qū)連成一個整體,構筑了滄州的城市框架和規(guī)模,也溝通了古今文明,成為一道道橫跨東西的壯美音符,奏出一曲曲時代之歌。